k1体育官网: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视听技术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4-08-15 17:06: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应用逐渐成熟,以及传媒行业的融合转型,主流媒体迎来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媒体融合的进程,主流媒体在融合转型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技术的高质量融合以及与市场用户的高效能连接;另一方面,各商业平台仍在不断占领数据市场,拓展用户流量,以数据流量赢得更大的市场回报。而作为内容生产的重要主体,主流媒体要在继续做好优质内容的基础上,以数字智能化平台上内容的多样化呈现来实现流量提升,以此进一步巩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地位,确保党的路线、政策以及方针的不动摇。

目前,在数字智能化平台建设过程中,主流媒体将视听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打造新型视听平台,助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1] 视听技术的“可见性”与“沉浸性”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也激发了媒体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推动主流媒体在智能化数字转型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多生动感人的视听作品。由此可见,数字智能化平台视听技术应用对于主流媒体融合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视听技术应用研究

NO.1 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视听技术应用的价值

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功能建设不断推进。主流媒体作为我国政策传播主体、舆论引导主体、社会治理主体,应将视听技术与数字技术有效结合,提升数字智能化平台的使用效果,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

1.1 以视听技术提升主流媒体社会治理效能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智能化平台建设显得愈发重要。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建设是提升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基础,通过视听技术加持,可助力主流媒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从社会层面来看,主流媒体的数字智能化平台应用创新了“媒体 + 服务”新模式,初步打造了主流媒体平台式服务体系,提升了主流媒体的社会服务能力。例如,浙江广电集团推出的“浙里云购”App 整合了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资源,通过举办浙江省山区 26县农优产品线上展销会,上线各地特色农产品,进行直播销售,形成了融媒平台助农发展的新路径。六盘水广播电视台推出的“视听凉都 App”致力于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移动端,在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生活缴费、教育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多样便捷的信息获取和办事渠道,利用图文、视频的方式快速导览办事流程与具体方法,让群众足不出户,清晰了解,一键即达,提升了群众的办事效率。

在“媒体 + 政务”方面,主流媒体借助数字技术深入参与到各类党政事务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高效、快速地收集区域内的党员信息,降低了人力成本,将智能化的服务融入党政事务处理的全过程中,并通过视听技术向平台受众进行直观性呈现。2024 年 2 月 27 日,由宜昌市委宣传部主管、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主办的“我的宜昌”客户端上线,该客户端以宜昌“城市大脑”为技术底座,分为新闻、政务、服务、互动四个板块,在政务上聚合社保、医保、公积金等 200 多项政务服务场景,在政策文件解读上使用长图文的方式,使用户一图看懂宜昌市各项发展政策,为宜昌市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

从经济层面来看,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视听技术应用在“媒体 + 商务”方面也有其新的实践模式。主流媒体借助视听技术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了媒体的商业价值变现,在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完成了媒体的产业化转型。在“媒体 + 商务”发展方面,主流媒体继续发挥其公信力和影响力,利用记录、直播、H5 等形式在文旅、教育、带货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充分发挥了其渠道价值,拓宽了其市场运营空间,增强了媒体的造血能力。例如,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杭州网打造的杭州通 App,多次把镜头聚焦在西湖断桥、钱塘江边以及亚运村,设置了多场文旅慢直播,吸引了大量用户观看,开创了城市宣传的新路径。

1.2 以视听效果实现信息的有效触达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将用户推向移动端平台,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移动端平台建设,而视听技术在数字智能化平台上的应用可实现信息在用户层面的有效触达。

1.2.1 视听技术呈现形式符合受众的信息接收形式需求

随着视听技术不断发展,用户对内容呈现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其更加偏向于具有临场化、沉浸感的内容呈现形式。短视频碎片化、精细化、全景化的传播形式正符合当下用户的视觉需求,满足了用户的视听体验。央视新闻 App嵌入了短视频专栏,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栏目,将《新闻联播》中当天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用年轻人喜爱的短视频形式进行切条传播,提升了平台用户的黏性。

1.2.2 视听技术有效提升信息内容的诠释效果

碎片化传播时代,用户的注意力被分散,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导致信息传播的效果降低。视听技术应用能够有效诠释信息内容,改变信息内容的传播形式,让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升了内容的传播力及影响力。以新京报 App 为例,在 2022 年 10月的韩国梨泰院踩踏事件中,新京报采用 3D 建模技术对韩国梨泰院事故发生的街道进行还原,配合旁白解说制作成一条“动新闻”,增强了新闻内容的可读性,提升了信息内容的诠释效果。2023 年 4 月 15 日,第 133 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在广州召开,广州日报新花城 App 推出了 VR 创意短视频,利用 VR 虚拟现实技术讲述了广交会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更加直观地展现了广交会的“前世今生”,对于内容的诠释更加生动,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果,吸引了大批用户关注。

1.3 以视听技术拓展主流媒体平台的商业价值

在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建设过程中,以元宇宙、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全面应用于内容传播。数字藏品作为“元宇宙”空间元素,体现了体验式文化消费,其以图片、音乐、视频、3D 动画等多元化的数字技术视听形式来创新文化叙事。2021年 12 月,新华社精选了 2021 年新闻摄影报道并铸成了中国首套限量版的原创“新闻数字藏品”,以图片合集的形式吸引了大批用户前来订阅,“新闻数字藏品”在区块链上拥有唯一的标识和归属信息,对用户来说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人民日报》推出了“纪念日数字藏品”可通过区块链技术为用户进行专属定制并永久保存。用户为纪念生日或者其他人生重要时刻,购买“纪念日数字藏品”后,在生日或纪念日当天会生成一段用户的纪念日动画。主流媒体将内容与智能视听技术相融合,利用数字藏品来拓展主流媒体数字平台的商业价值,实现了主流媒体的商业化发展。

NO.2 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视听技术应用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视听技术开始应用于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AI、VR、H5、4K/8K 等新技术在视听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加快了主流媒体平台化发展步伐。

2.1 AI 技术应用,丰富了视频的画面呈现

生成式 AI 是建立在数据、算力和算法基础上的智能化技术,其实现了对内容的自动化、智能化生成,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主流媒体数字平台的内容生产中,为主流媒体内容生产制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画面呈现更为丰富,视听效果更为明显。以央视频 App为例,基于央视听媒体大模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上海 AI 实验室利用生成式 AI 打造了中国第一部原创文生视频 AI 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该动画片在央视频 App“AI 视界”栏目中播出,利用色彩鲜明的二维动画,运用可控图像生成、人物动态生成、文生视频等最新技术成果,把诗词制作为水墨国风动画,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创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AI 动画应用对我国主流媒体数字平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生成式 AI 突破了传统的生产边界,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极大地提高了主流媒体平台的视频生产力;另一方面,生成式 AI 实现了内容的可视化与动态化,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促进了主流媒体平台智能化发展。

2.2 VR 技术应用,创造沉浸式的感官体验

VR 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以下简称 VR),它可以创建一个逼真的、具有交互性的虚拟三维空间,使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VR 技术在主流媒体数字平台中的应用能为用户带来“在场感”体验,同时,还满足了用户的自主性和个性化需求,增强了用户的交互性体验。例如,视听海南 App 推出了全球首个 24 小时海底 VR 沉浸式慢直播栏目《嗨蓝》,通过 5G+8K+VR 技术一览海底全景,同时,还有高清摄像视频同步直播,吸引了超过 50 万人次前来线上打卡观看。另外,视听海南 App 还推出了虚拟主播“海V”,用户在观看 VR 海底慢直播时可以与虚拟主播一起互动讨论,增强了直播的互动性,强化了用户与平台之间的黏性。2024 年 1 月 1 日,上海宝山融媒体中心旗下的“宝山汇”App 推出了一场 VR 全景慢直播,从清晨日出一直直播到傍晚国产首制大型游轮“爱达·魔都号”的首航,“宝山汇”客户端的 VR 全景慢直播不仅为公众提供了更加真实、生动的体验,还让他们观赏到了上海宝山的美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深度激发了主流媒体数字平台活力。

2.3 H5 技术应用,提升用户视觉感官效果

H5 是 HTML5 的简称,它是一种综合了网页效果、视觉效果和感官效果的新兴技术,H5 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它结合文字、图片、视频、动画以及超链接,形成可视化动态作品。[2] 一些媒体目前使用 H5技术来进行故事性叙述或场景化呈现报道,以便让受众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相关内容。例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深圳晚报的“见圳”客户端推出了 H5 融媒体交互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该作品通过 H5 技术以动画的形式讲述历史故事,以第一人称视角让用户经历革命旅程,把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来的沧桑巨变用动画情景表现出来,增强了用户的感官体验,让党史故事与红色精神具象化。2023 年,澎湃新闻以地方农村为切入口,推出了大型 H5 特别报道《中国这十年 / 百村安居图(第二季)——振兴之路》,该报道突破了文字与图片的界限,通过 H5 技术生动展现全国 100 个乡村发展全貌,见证了中国乡村从贫困落后到富裕先进的转变。H5 新闻的叙事角度更加多元,新闻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浏览体验,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主流媒体的数字智能化平台中,H5 技术的应用能够打破传统媒体平台的局限,通过情景化、游戏化的方式让受众参与到新闻报道中,与媒体、记者产生互动,增强了新闻内容的融合性。

2.4 4K/8K 技术应用,满足用户高清视听需求

在以视觉化为主导的传播时代,超高清技术的应用是目前的一个趋向,特别是网络视听数字智能化平台,纷纷开始应用 4K、8K 技术,凸显视频的清晰度,给用户带来一种极致的视觉呈现。[3]2023 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实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全 4K/8K 制作,首次以全球领先的 8K 技术制作完成了田径、体操、电竞和攀岩等项目的转播,通过央视频、央视新闻进行在线直播。除了重大主题赛事的报道会运用到4K/8K 技术,央视频客户端在电视栏目中还开辟了 4K超高清专栏,对电视剧、纪录片、综艺节目的画质都做到了极致还原。

4K/8K 超高清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视频动画的交互能力,给予用户更加真实的观看体验,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为了更具吸引力开始应用超高清技术,还原视频画质。

NO.3 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视听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主流媒体平台都在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靠拢,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的视听技术应用也逐渐趋于成熟,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流媒体自建平台的技术应用不足、运营思维滞后、资源转化能力不足等都是主流媒体在建设数字智能化平台时在视听技术应用方面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3.1 技术应用不足,传播发展受限k1体育官网

在媒体融合的关键期,技术应用建设显得愈发重要,而很多主流媒体技术应用不够充分,无法将技术逻辑嵌入主流媒体平台整体建设中,导致平台传播力受限。一方面,主流媒体需要注入大量技术资金,资金不足会限制创新技术应用,阻碍媒体自主平台的发展。数字智能化平台建设需要大数据、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支撑,平台内部的各种应用程序都是由相应的算法在进行操作,数字智能化平台要想正常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资金与技术人员。但是,目前,我国主流媒体比较缺乏自己的技术团队,大多数主流媒体都是选择与第三方技术公司合作共同搭建数字智能化平台,缺乏对平台技术自主权的把控能力。

另一方面,主流媒体数字平台的界面设计、内容传播存在着视听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大部分主流媒体的平台界面设计不够新颖、独特,有些甚至与平台的调性不符,没有突出视听技术的应用优势;在应用程序的设计上也没有更多地体现出智能化应用特征,如动画、特效等;在内容传播上,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视听技术应用仍然是以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为主,缺乏 AI、VR 以及短视频内容的传播。

3.2 运营思维滞后,用户黏性较低

我国主流媒体虽然较为重视数字智慧化平台建设,但平台用户的活跃度仍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主流媒体自身角色意识还未转变,数字平台缺乏运营思维,导致用户黏性不强、价值转换能力较弱。在网络视听技术应用不断成熟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坚持走传统路线,坚守相对正统的格调,这与网络时代开放、多元、包容的特点不符,难以吸引用户,无法形成集聚效应,在平台的交互性、应用率上大打折扣。

主流媒体在平台的垂直领域划分上并未形成统一板块,AI 赛道、短视频赛道、中长视频赛道以及广播赛道的区分不明晰,大部分主流媒体平台都按照内容类型划分,按照视听技术类型划分的非常少,无法满足用户内容呈现形式上的个性化需求。

3.3 基础资源不足,市场竞争较大

相较于网络视听平台而言,主流媒体平台的基础资源不足,且受到传统体制机制限制,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开放性市场领域时,主流媒体平台更难形成自身的创收模式。以爱奇艺、优酷、腾讯三大网络视听平台为例,它们背靠互联网优势,拥有丰富的基础资源,包括技术、资金、用户等等,很容易就能形成自身的经营模式,如爱奇艺的“迷雾剧场”、优酷“宠爱剧场”、腾讯“十分剧场”。反观主流媒体平台,受体制机制的约束,很难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加之自身技术资源和资金投入的问题,阻碍了平台视听技术的应用。[4] 同时,主流媒体平台还受到来自网络视听平台的挤压,市场竞争较大,用户流失较为严重,大部分用户更愿意选择网络视听平台,而不是主流媒体平台,导致主流媒体平台无法依靠视听技术板块实现营收,无法维持运营。

NO.4 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视听技术应用新思路

随着主流媒体数字平台的不断发展,视听技术应用将会有望实现新的突破,视听平台的运营趋向精细化、视听产业的开发趋向多元化、视听品牌的建设趋向立体化,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的视听技术应用发展也将会更加成熟。

4.1 运营上:聚焦精细化运营,实现差异化建设

面对多样化的数字技术应用,主流媒体需要深耕内容创作,聚焦精细化运营,将视听技术应用细分为具体功能性及技术性板块,例如,短视频栏目、电视栏目、音频栏目、AI 栏目等k1体育app。一方面,在信息丰富、技术多元的背景下,细分平台应用板块能够帮助用户更快速、更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增强媒体平台的用户黏性;另一方面,主流媒体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差异化发展,如湖南广播电视台旗下的“芒果TV”推出的“芒果季风”剧场,主打影视剧创作,媒体平台的创收依靠影视剧板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央视频 App”细分电视栏目,运用 4K 超高清技术将央视频道与卫视频道搬到线上,吸引了一大批电视节目用户。

目前,主流媒体在运营上要有通过垂直细分视听技术应用,巩固受众群体,创新商业模式,在输出原创内容的同时,发展内容付费、商业合作等新板块,增强主流媒体的经营和创收能力的发展新思维。[5]

4.2 业态上:聚焦新业态开发,打造新消费点

随着 5G、AI、VR 等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新型视听技术被广泛应用,视听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主流媒体要紧跟产业发展新需求,创新开启新赛道,聚焦新业态的开发,打造新的消费点。

4.2.1 虚拟数字人开创新闻传播新印象

我国虚拟数字人最初是作为动漫、游戏的衍生物出现的,在 AI 技术不断发展下,虚拟数字人的形象愈发逼真,近乎真人的外形使其开始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以“央视频 App”推出的《上线吧k1体育平台!华彩少年》为例,在这档国风少年创演节目中首次应用了虚拟数字人“翎Ling”,该节目上线仅三天的时间,全网覆盖影响力已过 6000 万,这为主流媒体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在视听内容创作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2.2 新媒体动画

新媒体动画作为当下流行的新型动画形态,以新媒体为传播载体,以数字动画的形式进行传播,新媒体动画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主流媒体平台内容传播的视觉效果,贴合受众对平台内容的视觉需求。同时,动画产业作为新蓝海,新媒体动画的应用能够延长主流媒体平台的产业链,推动主流媒体平台的产业化转型。央视频 App 推出了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动画片《大山里的“梦之队”》,该部动画是以贵州台江台盘“村BA”为蓝本所进行创作的动画,采用了色彩生动的二维动画,展现了场景细节与民族特色,凸显了乡村振兴的主题,收获了一大批“动画迷”“篮球迷”的关注和喜爱,提高了主流媒体平台的用户黏性。

4.2.3 与商业平台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主流媒体可以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实现一次付费,多平台资源共享模式,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视听内容资源丰富性,满足主流媒体智能化平台客户端用户的多元视听需求。如央视频 App 就推出了联合会员的模式,央视频 VIP+ 芒果 TV、央视频 VIP+ 喜马拉雅、央视频 VIP+ 云听等。另外,主流媒体还可以与社交平台合作,综合运用各自平台的优势,实现传播裂变。例如,央视新闻联合微信发起了“全球日出·追光 2023”视频号直播活动,通过门票分享、朋友圈晒图、红包预热等方式,吸引用户踊跃互动,超千万人次观看。

4.3 品牌上:聚焦品牌化经营,创新“IP+”新模式

基于 IP 打造媒体品牌是主流媒体平台实现经营模式转变的重要方式,以视听技术加持主流媒体品牌化经营,有利于主流媒体更好地实现平台化发展。以视听技术推动主流媒体平台的品牌化经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3.1 IP+ 文旅

主流媒体拥有丰富的内容制作经验,可以为文旅行业提供有效的内容宣传和文化推广,实现“以文促旅”,再以视听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新场景体验,促进文旅与媒体共赢。[6] 例如,夷陵融媒体中心推出的“云上夷陵 App”上线了“VR 全景看夷陵”,在 VR 视角下,用户能够通过 360°全景观看夷陵的好山好水,将线上用户转换为线下游客,推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深圳广电集团与深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出的深圳旅游官方宣传平台——“i 游深圳”则是采用了短视频的方式,推出了“圳的很好玩”短视频合集,促进了深圳的文旅发展。[7]

4.3.2 IP+ 电商

随着直播电商经济的兴起,各大主流媒体平台都开始向电商经营模式靠拢,媒体跨界电商的商业模式大量涌现。主流媒体凭借自身的品牌公信力在电商领域可以获得巨大流量。[8] 以都市快报推出的“橙柿互动”App 为例,它作为主流媒体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直播电商模式,将电商融入内容创作,以内容推动电商业务的发展,实现主流媒体与电商的跨界融合。

4.3.3 IP+ 综艺

数字技术的发展赋予了网络视听节目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当下的网络视听节目在类型方面更趋多样化,如网络微短剧、网络微电影、网络综艺等,其中网络综艺节目具有形式灵活、操作简单等特点,成为众多媒体平台主打的节目类型。在“Z 视介”App 播出的《奔跑吧·生态篇》聚焦生态保护,将环保知识与有趣的游戏环节结合起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不仅提升了主流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更促进了生态保护理念的宣传,充分展示了美丽中国建设所取得的卓越成就。[9]

NO.5 结语

随着视听技术在主流媒体数字智能化平台的深度应用,越来越多优秀的视听作品涌现,提升了内容传播的价值与效率。在媒体融合的关键期,主流媒体平台要深刻把握时代特色,拓展视听技术应用场景,以新兴视听技术赋能主流媒体发展,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传播主流价值,弘扬时代精神。


k1体育登录